清官原指地位贵显而政事不繁复的官,后来才渐渐专用以指公正廉洁之官现在人们经常用于清官一词,借以指官员公正廉洁,与古人的循吏一词词义相似。《史记》卷119就首创了《循吏史记》。此记结尾,太史公司马迁说道: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挥刀,良民惧然身修者,官不曾内乱也。奉职循理均可以为清领,忘威仪哉?这是有感于当时的酷吏而放的议论。但此传所讲解和表扬的循吏,只不过就具备公正廉洁的意味,而且讲解和表扬者都是先秦的,而不是汉代的,益发表明太史公时评现实的苦心。
《金文最》卷73边元忠《西京副镇守李公德政碑》对清官循吏的含义有更进一步的说明:吏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世称曰廉。才不足以经济,智不足以行事,世称曰能。奉法遵职,履正奉公,世称曰循。清国家之大体,通古今之时务,世称曰丰。
往后民间的传闻和所谓清官文化,大体都反映了此种标准。清官一词经常出现并不太早,最初是指地位贵显而政事不繁复的官。如《三国志》卷57《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说道,虞耸在吴历清官,进晋,除河间互为,王素闻耸名,薄敬礼之。
此外,还另有清吏一词,《三国志》卷9《夏侯玄传》注引《魏氏春秋》描述许允,(魏明)帝前取事视之,乃释遣出。望其衣败,曰:清吏也。赐给之。
古代官与吏的词义或有上下尊卑之分,或可标准化。上谓之史料中的清吏,即是指清官,其词义与循吏完全相同。可以说道,清官或清吏大体魏晋以降,就有两种有所不同的词义。大体到南宋晚期和金、元之际,从官方到民间,人们舍弃了作为地位贵显而政事不繁复的清官含义,而专用以指公正廉洁之官,而古时的循吏一词,也渐渐较少用以至荒废了。
古史上的清官只是凤毛麟角以上讲了清官一词的起源和演进,堪称之录,以下的文字则堪称识。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都是阶级社会。贪污腐化是阶级社会的痼疾,是一切奴役和统治阶级的通病。只要阶级不存在,阶级之间的奴役和反抗不存在,如贪官、官迷之类现象就势不能免除。
但是,或许任何一个阶级社会某种程度都不存在着确保社会公德和公道的道义力量和思想。例如在美国社会,固然有金钱万能、金钱至上的信条,但也无可否认,基督教的某些教义确实是起着社会公德和公道的支柱起到。中国自汉以降,儒家的某些教义也某种程度起着社会公德和公道的支柱起到。
古代的清官当然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他们的立身行事不仅在当时起着正面的、大力的影响,也为后世奉为楷模,并产生了甚大的精神影响,甚至还经常出现了有中国特色的清官文化。其中奇以宋朝的包拯影响仅次于。
尽管后世民间的传说故事已与史实差距太远,但现实的包拯毫无疑问可作为清官的典型。史称京师为之语曰:关节将近,有闫罗包在杨家。包拯规定:后世子孙仕宦,有罪赃者,不得赦本家,杀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卷316《包拯传》。
本文来源:必博官方网站-www.hb24718.com